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Information or Conception

我的生活裡有一樣很重要的樂趣,那就是和我的朋友談論人生.


說真的,我他媽懂個狗屁人生,但我跟我某個朋友有種很變態的習慣,就是
滔滔不絕地討論這個我們畢生都難以真正參透的東西.


這樣常常清談的好處是口才變好到能轉黑為白,好到自己變得很會吵架,
還會洋洋自得地認為自己很能講,且會忽然靈光一閃講出自己平常不太
可能會說出的話.


其實這個朋友就是我爸,有時我與我爸對坐在沙發上,話匣子一開就直至
深夜,像這種時候我爸比較像是我的朋友,我們無所不談,可以狂妄地大放
闕詞,可以恣意地橫批直鬥,可以沒有輩份隔閡地唇槍舌戰. 


以往都是我聽我爸說,直到我大了一點後,就開始傾向辯論,甚至可以說是
爭論.這麼做看似好像能讓自己口若懸河,事實上這類的好處是假的,人類
才不會因為你講贏他就被說服,好比別人講的話跟自己的理念不符時,我
們便認為這叫"話不投機",也因此人們往往傾向跟"同類"溝通,這恰好印證
了一件事,那就是為何談話很少能帶來多大的好處.


有些我自己覺得"悟透"的道理便是在那些清談中誕生的.
不久前,我在某次的清談中脫口而出"Information or Conception",也就是資
訊性溝通與觀念性溝通的差異,看似複雜,說穿了卻沒什麼大不了.


所謂觀念性溝通,大致上來說是指涉及整體大方向的意見交換,一些準則
認定之類的事,例如理財、生涯規劃、對時事的看法等所牽涉到的,很多
都有"觀念"隱含在裡面,所以觀念性溝通便是指這類事物背後道理的相
關討論.


相反地,資訊性溝通就是指那些現實生活中的資訊交換,目前台灣社會的
缺點在於太過偏好資訊性溝通,或是動機不單純的資訊溝通.簡單的說,要
不就是被一堆垃圾資訊轟炸、強迫填塞,要不就是新聞台或是報紙利用
其傳播訊息之便挾帶、偷渡著大量政治觀念.


觀念溝通很重要,就好像人的靈魂一樣,沒有觀念存在就只是空談、嘴砲,
資訊溝通也很重要,沒有新資訊就只能一直停留在原地,可是到底是怎樣
的資訊為我所需?


如何看穿資訊背後所隱藏的意圖,不被資訊表象所迷惑是很重要的事吧?
我們活到現在不一直都在學這個嗎?有多少人在多如過江之鯽的資訊天
花亂綴下被迷得暈頭轉向?只吸收不判斷,資訊終究會變成穿腸毒藥.


總之,我覺得觀念性溝通很重要但不能多,要不然身邊就會圍繞著一堆成
天嘴砲卻毫無長進的人;資料性溝通要多且要慎選種類,更要判斷其用處
與真實性,畢竟學會看事情後,也能學會看人,有些人表面看似可靠,背地
裡卻有所企圖,這不就跟濫斥的資訊一樣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